close
許多容易憂鬱的人都注意到一點,他們知道自己想法太過悲觀了,但是他們就是忍不住會這麼想。為什麼會這樣子呢?這個理由很簡單,就是悲觀習慣了,形成一種自動化的歷程(automatic process)。
何謂自動化歷程(automatic process)呢?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,一個人剛開始學開車的時候,他需要全神貫注。他要注意前方的車輛、注意自己的手腳、注意路標、注意左右的來車…….,種種的事情常常讓新手處在慌亂的狀態。但是一旦他開車一年之後呢?你看到的是,他輕鬆的用一隻手扶著方向盤,跟旁人說笑,即使周遭的車輛多、速度快,他也若無其事的開著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?這個道理很簡單!一個人重複做同樣的動作多次以後,漸漸的腦子就不用再分心去注意這個動作,這就是一種自動化的歷程。開車的老手在觀察路況、加油煞車、轉彎、超車這些事情上,已經重複了數千次以上,很自然的他已經習慣這些動作,根本不用分心去注意這些事情。這時候,他可以把注意力分給其他的事情,譬如:跟別人聊天、講手機、抽煙….等。簡單的來說,自動化歷程就是”習慣”了。
悲觀也會變成一種習慣。一個從小常常被指責的孩子,很容易習慣自責、害怕。因為父母常常說他不好,他就深信自己是個很爛的人、是別人的負擔。當這孩子漸漸的長大,這些想法已經很穩固了,他跟別人相處的時候,也常常會莫名其妙的覺得有罪惡感、配不上別人。這孩子就有點像是從小就被設定了一套穩固的思考模式,運作了一、二十年,即使有一天他覺得這套程式不太對勁,他也無力從中跳脫。
這一套穩固的思考程式有著一定的破解方式,我們稱之為認知治療(Cognitive therapy)技術。認知治療已經經過許多臨床驗證,效果良好,也發展出固定的治療流程了。所以,這些悲觀的想法並不是無解的。許多習慣悲觀的人嘗試多次之後,很容易相信自己的個性真的是無法改變的。筆者建議這些人應該要深入瞭解認知治療的特徵及治療方法,他們會看到改變的希望。
人的腦部構造比電腦精細複雜多了。在憂鬱症患者身上,過去的生活經驗就像是不良的軟體灌入,常常使得整個腦部運作當機。這套不良的軟體不容易除蟲(Debugging),但是當你深入瞭解這套軟體的運作模式,學習它的語言,你會知道,這套軟體可以被整頓、調整,你的憂鬱是可以改善的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自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