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如果你今天寫了一封e-mail給一位朋友,他一直都沒有回信,這讓你感覺納悶。後來你忍不住了,你打他的手機,結果電話響了很久,始終沒有人接。而之後,這位朋友也沒有主動打電話給你。如果上述的這些情況發生了,你會怎麼想?如果你一口咬定這位朋友一定是不想理你,那麼顯然你的想法是太悲觀了。如果你會持保留的態度進一步求證,那麼這代表你的認知是比較理性、有彈性的。
再舉例來說,如果你在講台上演講,而後排有一個人走出去了,你會怎麼解釋他的行為?如果你認為:「他一定是覺得我講得很爛」,那麼你有悲觀的傾向。如果你持有保留的態度,這才是比較理性的。
為什麼持有保留的態度才是比較理性的呢?試想,一件事情的發生會有多少種可能的原因呢?那實在是太多了。例如:對方沒有回你的email,很有可能是網路出了問題,他根本沒收到信。也有可能是他收到了,但是他那天沒空回,後來事情一忙就忘了。也許是他不小心把這封信當作垃圾信刪掉了。當然,也有可能,他真的不想回你的信,但是這只是所有可能解釋中的一個。在這麼多可能的解釋中,如果你認定只有其中一種是正確的,這樣的認定是不是太武斷了?
如果他沒回電話,這一定代表著他不想回嗎?有沒有可能他的電話漏接了?有沒有可能來電顯示被覆蓋了呢?…….這些都有可能會導致他不回你的電話,如果你一口認定對方就是不想回電話,這不是太固執了嗎?
再以第二個例子來說,當你在講台上講話的時候,有個人走出去了,的確有可能他並不喜歡你演講的內容,但是也有可能是他想上洗手間,或者要出去接手機,也有可能是他本來就要提早離開了。為什麼要固執的認定他一定是不喜歡你才會離開呢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自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