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體疏經活絡的技巧

標準經穴正面圖1.jpg

標準經穴背面圖2.jpg 標準經穴側面圖3.jpg 

1、讓身體升溫是疏通經絡最有效的方法。

身體內寒濕重時,就如面對一塊因冷而凍住的土地,你用按摩或針刺的方法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。只有大地回暖,河流化冰,土地解凍,河流才會通暢,土地才會鬆軟、透氣。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,只要身體內寒濕重,身體內所有的管道就會因冷而收縮,身體內的肌肉、組織也會遇冷而起硬結。這時針灸、推拿、按摩等治療方法對治療各種疾病效果甚微,而且只能暫時緩解,復發率非常高。

遇到這類情況時,就要同時學會為身體升溫、排寒濕的技巧,才能讓身體內全面化凍,各種管道自然暢通。

2、學會看(人體骨骼肌肉臟腑組織結構)經絡圖身體內的經絡有兩套系統,一個是小周天,一個是大周天。小周天就是任督二脈的循環,大周天就是十二條經絡的循環。而大周天的十二條經絡其實只是三條長長的經絡的循環,都是從小腹內的丹田出發,上行至胸,由胸再行走到手臂內側→手→手臂外側→頭→軀幹→下肢外側→腳→下肢內側→再進入小腹。

這是一次循環,每次循環走四條經絡,這四條經絡其實就是一條經絡,只是人為地將它們分開,起了不同構造的名字,但這條經絡的精氣是相連的、是沒有斷的。

還要提醒大家一下:經絡的經就是主幹道,就是大小周天。但絡,其實是網路,有四通八達的意思,就是身體的經絡除了主幹道外,各種的側枝是非常發達的,遍佈全身的上上下下、左左右右、裡裡外外,就會出現推按哪裡,身體都會有反應的情況出現,所以才會出現各種的全息理論。

人體的經絡至今沒有將全圖畫出來,就是經絡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條馬路,是網路,而大小周天的這些主幹道上,也不是一根管道,而是一組管道。所以不要太拘泥與找穴位、找經絡,只要有淤堵、疼痛、不通、長出多餘肉的地方都要進行梳理,也都會對身體產生作用的。中醫的經絡圖看似複雜難懂,其實只要記住關鍵的幾條經絡就行了。下麵是學經絡圖的技巧。任脈、督脈(如圖),走在人體的正中線,是身體最重要的經絡,任督二脈暢通,百病不生。

任脈的疏通:堅持揉腹、擦胸就可以了,也可以刮痧、拔罐。

督脈的疏通:經常用後背撞擊樹幹、撞擊牆面滾背部都可。1-2個月做一次後背正中線的推按,也是疏通督脈最好的方法。

學習十二條經絡的技巧  十二條經絡,其實只是三條長長的經絡。

第一條:肺經→大腸經→胃經→脾經。

肺經:由胸走手,行走在上肢內側前,止於大指的少商穴。

行至手腕時,分出一個側枝,走到了食指的商陽穴,目的是與食指的大腸經相連。

肺經上的常用穴位有:雲門、尺澤、太淵、魚際、少商。

大腸經:肺經的精氣繼續行走,就走到了食指的外側商陽穴,這裡就是大腸經的起點了,從手指往上走,行走在上肢的外側前→頸部→下齒→鼻旁的迎香穴為止。另有一側上行到眼睛的下緣,叫承泣穴的地方,目的是與下一條經絡胃經相連。

大腸經常用穴位有:商陽、合谷、曲池。

胃經:大腸經的精氣繼續行走就走到了胃經的起點承泣穴,承泣穴往下行走→面周圍→胸前第二側線→下肢外側前→腳面→中趾的曆兌穴止。

從腳背走腳趾時,又分了兩個側枝,一個走到了次趾,一個走到了大腳趾上,目的是要與脾經相連。胃經常用的穴位有:肚臍旁的天樞穴,大腿上的梁丘,小腿上的足三裡、上巨虛、下巨虛、豐隆,腳上的解溪、沖陽。

脾經:胃經的精氣繼續前行,就走到了大腳趾外側隱白穴了,這裡是脾經的起始點,往上行至大趾內→下肢內側→胸腹第三側線→大包穴止。

體表是在大包穴為止了,但體內有一支→入腹→食道旁→散舌下。走到這裡,這一條長長的經絡就走完了。

這一條從肺經出發到脾經結束的經絡,中間都是連接的,沒有斷掉,只是人為地將它們分為了四條經絡,其實就是一條長長的經絡,這條經絡主要是管理人體內的消化系統、呼吸系統。肺、大腸、胃、脾生病的時候,就要梳理這一條長長的經絡,不是肺生病只梳理肺經,而是肺生病,整個四條經絡都要慢慢地梳理。只是脾經是經絡的終點,精氣會很弱,不適合重度梳理,一般選擇按揉的方法為佳。其他三條經絡可以按揉、可以刮痧、拍痧、走罐。這四條經絡上的任何一個部位淤堵,都會造成整條經絡運行的不順暢,疏通局部很重要,整條經絡梳理更重要,只有整條經絡都通暢了,肺、大腸、胃、脾才會健康。常見的疏通技巧就是針灸、推按、拍痧、刮痧、走罐。

這麼長的一條經絡,堵在哪裡怎樣知道?只要是局部有疼痛、腫脹,皮膚上冒斑、冒癬、長痘痘、長痣、潰爛等,長在那條經絡上,就代表這條經絡有淤堵了,不但要梳理局部,慢慢地要將整條的經絡都梳理通。梳理經絡時,沒有充足的能量在裡面沖刷,髒東西是排不掉的,所以梳理經絡的時候,食療一定要跟上。

例如胃不舒服時,就先找到胃經這條經絡,可沿著胃經找酸脹、疼痛的部位進行按揉、刮痧、拍痧,也可以找胃經的源頭肺經、大腸經進行按揉,也可以找胃經的下游脾經進行按揉,都能緩解胃部的不適。但記住只是緩解,因為食療沒有跟上,繼續吃錯誤的食物,胃還是會生病的,不注意對胃進行保護,胃還是會不舒服的,只有去除了病因,同時再梳理胃經及胃經的上下,胃病才會徹底治癒。

再具體一些,胃不舒服時,先想一下吃了什麼不該吃的食物,停掉,同時按揉胃經最常用的穴位足三裡,再將手上大腸經的合穀穴按揉一會,一般胃部不適就消失了,嚴重的胃病還要配合姜棗水沖雞蛋等食療的方法,堅持下去很多慢性病就會治癒了。

具體每條經上都有哪些重要的穴位,大家可以買針灸書去學習,搞不懂穴位了,就沿著經絡摸,哪裡不適就按揉哪裡,也一樣有效。再搞不清楚,就將手臂內側拍打拍打,小腿外側拍打拍打,也能將整個三條經絡的源頭及終點都梳理了一下,身體內的臟器都會感覺舒服一些的。

第二條:心經→小腸經→膀胱經→腎經。

心經:由胸口出發,走到腋下,走上肢內側後,走手,止於小指內側的少沖穴,同時與小腸經相連了。心經常用的穴位有:極泉、少海、神門、少沖。

小腸經:心經的精氣走到了小指內側的少沖穴,繼續行走,就走到了小腸經的起點,小指外側的少澤穴,然後繼續沿著手臂的外側後上行至肩胛、頸部,然後分支,一支上行至耳前的聽宮穴,另一支上行至眼睛內側的睛明穴止,在這裡與下一條經絡膀胱經匯合。小腸經常用穴位有:後溪、小海、天宗。

膀胱經:小腸經走到眼睛內側的睛明穴後就將精氣交給了膀胱經,膀胱經就開始了繼續往上行走,走到頭頂外側一些,再下行至頸椎的旁邊,再一直下行至腰、下肢外側後,再下行至腳的外側,最後走到了小腳趾的外側至陰穴,在這裡又和下一條經絡腎經匯合了。膀胱經常用的穴位有:睛明、攢竹、風門、肺俞、心俞、膈俞、肝俞、膽俞、脾俞、胃俞、腎俞、委中、承山、跗陽、昆侖、至陰。

腎經:膀胱經的精氣在至陰穴處就交給了腎經,腎經將精氣傳到了腳底的湧泉穴,繼續前行至腳內側,開始向上,行走在下肢的內側後,然後進入腹部,體內運行的一條是進入到腎、膀胱,再走肺、咽喉、舌;體外運行的一條就沿著任脈的兩邊向上行走,到咽喉下偏外的俞府穴為止。

這一條長長的經絡,主要是管理著人體的生長、發育,管理著西醫認為的神經系統、泌尿系統、生殖系統。孩子的發育不足、成人的早衰、腦子的發育與疾病、女士的婦科病、男士的男科病、頸肩腰腿痛、關節的疼痛等等,都與這一條長長的經絡精氣不足,經脈不太通暢有關。與這條經絡有關的疾病,治療上除了做好食療外,就要學會慢慢疏理這條經絡,疏理的方法與上面介紹第一條經絡的疏理方法是一樣的。例如腎臟有病時,可在腎經的上下找痛點,找瘀堵的部位進行搓與揉,也可以找腎經的源頭心經、小腸經按揉、拍痧、刮痧,也可在膀胱經上按揉、刮痧、走罐、拍痧。這一條長長的經絡最適合疏理的就是膀胱經,只要是後背僵硬的,都是這條經絡的精氣不足了,也就是腎氣衰弱了,陽氣不足了,在食療補足能量的前提下,經常疏理膀胱經是非常好的。背部的撞牆就是疏理膀胱經,後背的走罐也是疏理膀胱經,只是後背撞牆可以天天做,每天不要超過半小時,後背的走罐就不能天天做了,可以一、二個月進行一次。

第三條:心包經→三焦經→膽經→肝經。

心包經:這條經的精氣是從由胸開始出發,走到了乳房外側,往上行走後進入手臂內側中間,再走到手掌,分出一支走到了中指的中沖穴,還有一支就走到了無名指,將精氣轉交給了三焦經。

心包經的常用穴位有:曲澤、內關、勞宮穴。

三焦經:心包經的精氣傳遞給了三焦經後,從無名指的關沖穴出發,上行與上肢外側中→肩後→側頸→耳→眉梢、目外眥→與膽經匯合。

三焦經的常用穴位有:外關

膽經:三焦經的精氣在眼睛外側的瞳子髎穴處轉交給了膽經,膽經的精氣繞著耳朵走了一圈後就上頭,再下行至側頸、側腰、肋、下肢外側中,走到腳背分兩支,一支走到了第四腳趾的足竅陰穴止,一支走到大腳趾,目的是將精氣轉交給肝經。膽經常用穴位有:鳳池、肩井、環跳、陽陵泉、光明、懸鐘、丘墟穴

肝經:膽經的精氣在大腳趾處交給了肝經,從大腳趾內側的大敦穴出發,沿腳背上行至下肢內側前、中,進入生殖器上行入腹部,一支止于乳頭下方的期門穴,一支繼續在體內上行,上頭、上額,與督脈會於巔,還有一支在體內循環→胃、肝、膽→循喉嚨後→目→下頰→環唇→肺。肝經常用的穴位有:太沖、蠡溝、章門這一條長長的經絡,除了有肝膽這兩個臟器以外,還多了兩個沒有與臟器直接相連的經絡:心包經和三焦經。其實這兩條經絡是代表著身體內部大的通道,也可以理解成內臟之間的主幹道,這兩條經絡不通,身體內部的大交通就出現了塞車現象,真個身體內部都會出現淤堵的情況。梳理這一條長長的經絡,就是為身體這個爐子通爐底,能讓身體內部的能源充分燃燒利用起來。

只要是身體內部出現淤堵症狀時,這一條長長的經絡都要慢慢地疏通,在食療跟上的情況下,最好的疏通方法就是拍打、走罐。

三條長經絡在四肢巡行的位置

手臂的內側

拇指一側:手太陰肺經(簡稱肺經)

中指相通:手厥陰心包經(簡稱心包經)

小指一側:手少陰心經(簡稱心經)

手臂的外側

拇指一側:手陽明大腸經(簡稱大腸經)

中指相通:手少陽三焦經(簡稱三焦經)

小指一側:手太陽小腸經(簡稱小腸經)

腿的內側

靠外:足太陰脾經(簡稱脾經,小腿以下則居中間)

中間:足厥陰肝經(簡稱肝經,小腿以下則靠外)

靠裡:足少陰腎經(簡稱腎經)

腿的外側

靠上:足陽明胃經(簡稱胃經)

中間:足少陽膽經(簡稱膽經)

後面:足太陽膀胱經(簡稱膀胱經)

推按時還需注意的事項:

1、推按後療效不好或病症總是反復的人,一定是身體內的整體溫度低,一定是身體內氣血兩虧。這時就要將重點轉移,以熱薑湯食療補足氣血,然後運用各種方法祛除身體內的寒濕,再配合經絡的疏通,療效才能鞏固、不易復發。

2、身體內還有很多部位與經絡圖無關,但按揉後也能起到疏通體內各種管道的作用。如腳底反射區的按摩,便是最近一二十年來比較普及的一種保健、治病方法,簡單易學,只要身體哪裡不舒服,就到腳上去找相應的反射區,按揉後往往也能收到比較明顯的效果。

3、還有手部反射區的按揉,第二掌骨全息按揉,耳部的全息按揉,只要對照圖去進行按揉,就有明顯的緩解病痛的效果。

本文引用自chenron - 人體疏經活絡的技巧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自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